51、孫子兵法概述

51、孫子兵法

《孫子兵法》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, 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,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,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。曾翻譯成多國語言,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。孫子兵法又稱(孫武兵法),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孫武。全書為十三篇。孫子曾以三萬兵,西破強楚二十萬兵,北又對齊晉造成極大的威脅,在諸侯間名震一時,孫武被人譽作「兵聖」。

韓非子》裡面也有提到孫武的故事,某天闔閭孫武:「甚麼人都可以用兵法訓練嗎?」孫武答:「可以。」於是吳王把他的後宮佳麗全部交給孫武,要他練出一支娘子軍。這批娘子軍起初只認為吳王是戲謔,在校場上嬉鬧。孫武為了建立軍紀,於是把帶頭的,也是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場斬首,其他佳麗於是震懾孫武軍威,嚴格遵守規定,任憑孫武指揮

太史公司馬遷對孫武和孫臏在《史記》中說,孫武是齊國人,他把兵書十三篇獻給吳王闔閭。吳王闔閭仔細研究了《孫子兵法》,知道孫武擅長用兵,就聘請他為大將。而孫武死後百餘年,又有了孫臏兵法。齊國大將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,齊威王向孫臏問兵法,然後拜他為軍師。

直到1972年,在山東臨沂古城金銀山上古墓中發現了大量竹簡,其中最珍貴的就是孫子兵法和失傳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。更重要的是它證實了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有關孫武、孫臏的記載是完全正確的。 

孫子兵法13篇概述

一、孫子認為戰爭是國家大事,關係國家生死存亡,不可不研究。(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 察也。)

二、孫子嚴格說是一個反戰者。原因不是他愛好和平,而在於,戰爭資源消耗戰(日費千金)。最好的作戰就是不戰而勝(善戰者,不戰而屈人之兵;或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)。

三、孫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情報的重要性,他主張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,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,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一方面要用各種方法、探取敵方軍情、同時將本身的軍情嚴格保密,

四、孫子強調備戰。「故用兵之法勿恃敵之不來,恃吾有以待之,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」

五、最上等的作戰是運用謀略,其次是運用外交手段,再其次是動用軍隊,最下等是強兵攻城(上兵伐謀;其次伐交;其次伐兵;其下伐城。)

六、要注重時機---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略如火,不動如山,難知如陰,動如雷霆。

七、孫子主張,戰爭的勝利在於敵方露出破綻,有可趁之機。

八、孫子主張,用兵在於正奇相用(凡戰者,以正合,用奇勝。)正可視之為按牌理出牌,奇可視為不按牌理出牌,這兩者沒有一定規則。

九、孫子主張,戰場上的情況只有帶兵的將領了解,明知道進攻會失敗,就算君王下令進攻也要違抗「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」

十、談到對敗兵的處置,特別主張「網開一面」「留其退路」,以全面瓦解敵方士氣的觀點。所以孫子主張:窮寇莫追,圍師必闕。

十一、善用兵者行軍時重視軍隊各位置的相互照應,可以首尾相救應。

十二、戰場局勢,類似出奇兵原則,孫子也主張「投之亡地然後存,陷之死地然後生」,意味要考量部隊特色,適時激勵拚死一搏的氣勢。所謂背水一戰。

十三、孫子認為兵無常勢,就好像水一樣,形勢不同,所以可以因敵人的變化,而取得勝利,方能用兵如神。(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