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、中國史上的兩司馬

15、中國史學上的兩司馬----司馬遷,司馬光

司馬遷生於漢武帝,西元前145年,陝西人。司馬光生於北宋,西元後1019年,是山西人。兩人相差一千多年,但這兩人當時都是著名的史學家。司馬遷作「史記」,司馬光作「資治通鑑」。

史記作者---司馬遷:

因秦朝的暴政而有大漢的統一,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,是有遠見的太史令,本欲自己寫史書,但夙願未成身先卒。臨終前遺言司馬遷繼承其未完成的志願。西元前99年,司馬遷因上書護李陵獲罪,遭殘酷的宮刑,但為繼父志,為念及先聖先賢多在苦難中逆境中完成一番事業,乃以畢生的精力,忍辱完成此一不朽的血淚之著「史記」。

史記上起傳說中的黃帝,下至漢武帝時代,總結了中國三千年的歷史發展,是一部包羅萬象,組織嚴密,內容豐富的「記傳體通史」,全書五十二萬餘字。此書不同於「春秋左傳」的編年體,也與後世的二十五史不同。史記是私撰的史書,是一部為歷史負責,為良心負責的史書,不專為帝王服務,也沒有「為帝王諱」,為賢者諱」,「為親者諱」的忌憚,更勇敢的揭露統治階層的黑暗面,有「春秋亡而史記作」的豪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資治通鑑作者---司馬光

提起司馬光,大家就會想起他小時候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時,一個小孩子不小心掉進水缸裡,其他小孩都嚇跑了,只有司馬光情急生智,搬起一塊大石頭,砸破水缸,救了小孩的故事。

司馬光自小勤奮好學,七歲時讀「春秋左傳」,這部歷史名著,對他以後寫資治通鑑,有很大的影響。司馬光作的「資治通鑑」,是專為帝王而設的治國資料,他欲藉此書使統治者「鑑前世之興衰,考當世之得失,嘉善矜惡,取是捨非」,此書是繼司馬遷「史記」以後最優秀的一部通史巨著,一向為歷史學者所推崇,對我國以後的史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。

司馬光最初用兩年的時間完成「通志」一書,寫戰國到秦末的史書,宋英宗看了,頗為讚賞,責成司馬光成立續編機構,司馬光乃邀請著名史學家劉恕、范祖禹、劉攽等做助手,編寫成這部通史。宋神宗即帝位後,認為此書鑑於往事,有資於治道,乃易名為「資治通鑑」論歷代君臣事跡。「資治」是幫的意思,「通」是從古到今,「鑑」是鏡子,書中記載的歷史好像一面鏡子,含有警戒和教訓的意思。此書費時19年,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1361年間的歷史,共300多萬字。書成後兩年司馬光即辭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