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、朱熹的讀書方法

24、朱熹的讀書方法

朱熹是南宋時時的理學大師,是著名的教育家,他一生大部份時間都在讀書和教書,可說是孔子之後影響最大的儒學思想家,他以畢生的精力研習和注釋傳統經典,尤其在四書的注釋和詮釋方面更是苦心孤詣。他對讀書提出過許多精辟的見解,他死後,弟子們將他的讀書方法和經驗歸納成六條,稱朱子讀書法,可作為今人讀書的借鏡。

一、循序漸進:讀書要從易到難,從淺到深,從近到逺。先讀的未懂,就不要讀後面的,有如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。朱熹曰:「泛觀博取,不若熟讀而精思」

二、熟讀精思:讀書不可貪多,不可急於求成,要熟讀精思。學習與理解要結合,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,深刻領會所讀之書的見解。

三、虛心涵泳:此種讀書法要求不预設立埸,不自满自足,不穿鑿附會,朱熹曰:「觀書但當虚心平氣,以徐觀義理之所在。如其可取,雖世俗庸人之言,有所不廢。如有可疑,雖或傳以為聖人之言,亦须更加慎思,讀書要仔细認真,反復研磨,深刻體會,切忌走馬看花和浮光掠影。」

四、切己體察:讀書要結合自己的思想、經驗、從書外去體察書中之味。朱熹曰:「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,須反復就自家身上推究。此種讀書法,要求自身體察,自信不疑。否則人云亦云是不會有見地的。

五、著緊用力:朱熹認為讀書是一件費心費力的苦差事,只有勤苦認真,才能有所收獲。讀書要寝食俱廢,不解不休。讀書如船行水上,若不奮力划行,可能前功盡棄。

六、居敬持志:讀書要精神專一,全神貫注。除遵循這六條讀書方法,朱熹讀書時的心到、眼到、口到的三到,缺一不可。

其實讀書的方法豈只一種,可說各人有各人的讀書方法。如陶淵明的「不求甚解」諸葛亮的「觀其大略」朱熹的「讀書六法」。所以多看看別人的讀書方法,加以吸收,再融化成自己的讀書方法,自然會得到讀書的成效和樂趣。朱熹告誡年青人求學問應即時,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,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。日月逝矣,歲不我延。

我們再來看看朱喜的「觀書有感」詩兩首,這兩首詩都是說明讀書的心情與啟示。聰明人往往能吸收別人的教訓與經驗,我們讀書時,一定要多體會這兩首詩的涵義啊!

觀感之一:

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,問渠那得清如許?唯有源頭活水來。

這半畝大的方形水塘,好像一面開展的明鏡,天光和雲彩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,在水波中浮動蕩漾著。想問方塘,為何能夠這清澈呢?原來是因為有源源的活水,不斷的流注進來呀!

他以「半畝方塘」比喻「寸心」;「一鑑」則將寸心轉喻為「明鏡」;而「開」則喻疑處豁然明白;心靈澄澈,是因為讀書窮理明聖賢之意。

這是從字面上來欣賞這首詩,它自有更深一層的含意,他用水的所以能保持清澈,是由於不斷有源頭的活水注入,來比喻人的求學也要每天有新的吸收,新的體會穎悟,才能使你不斷地進步!這就是心靈上的活水。但學習仍須有一定的方向,所以強調「源頭」,假如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,那再多的學問也是無用的。

觀感之二:

昨夜江邊春水生,蒙衝巨艦一毛輕。向來枉費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
昨天夜裡江邊春水大漲,那艘巨大的船艦隨水波漲高,就像一根羽毛那麼輕。從前浪費許多力氣也不能移動它,而今卻能在水中自在地行動。

這首詩藉泛舟來說明,水大的時候,再大的船也可以自在飄移,水深不夠,再大的力氣也無法使船移動。這說明讀書是要有方法的。沒有正確的方法,再努力、再苦讀,也將事倍功半,就像大船在淺水之中,無法前行。「朱子讀書法」是讀書的原則,原則不變,方法是可以求新的,每個同學可以根據這個讀書原則,尋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,有了正確的讀書方法,再困難的問題,也能一一化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