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3、普一信 莊妤柔 教養與教育程度

43、普一信 莊妤柔 教養與教育程度

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,書念得越好,學識越淵博的人,總和古代士大夫連想在一起,永遠高人一等,越人一丈。但在現代的螢光幕前,打架鬧事的立委卻巔覆了這 自古以來所確信的觀念。尤其是教育部從部長到秘書,經常說些粗言狂語,令人側目,真是斯文掃地。由此可見,「教養」與「教育程度」並不是畫上等號的。具體 地說,教養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和修養;教育程度指的是學歷,就是智育。兩者兼得固然最好,否則寧取教養而舍智育。「忠信教育法」說得很清楚:「智育沒有德育 做基礎,智育就是犯罪的幫兇」。

我認識兩位生活背景與教育程度呈現兩極的志工阿姨,一位是擁有耶魯大學學位的高學歷者,另一位是雲林海邊養殖牡蠣的單純鄉下人。有高學歷的阿姨能放下身段 做義工,我是很敬佩她的,可能是她自幼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,無形中會流露出尊貴、傲慢、不合群、指責別人等等一些有失教養的言行,在志工中她不是一個受歡 迎的人。另一位純樸的阿姨,和善、有禮、熱心、謙虛、面帶笑容、有親和力,大家都喜歡她。可見學歷只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,教養卻是優良品德的表現。

兩個數字的正負號與正反比,必由最後加、減、乘、除的動作來評斷;教養和教育程度的正反比,則是以待人處世的方式來區分的。

老師評語:

整篇文章,說理、比喻都很得體。文詞也很通順,最後一段的結論很有創意。好的教養始自家庭,必須從小開始教育。但環境是影響一個人最大的因素,所謂「近朱 者赤,近墨者黑」,也就是「與善人交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與惡人交,如入鮑魚之市,久而不聞其臭。」 習以為常,就會香臭不分,是非不明,見怪不怪,那時,善惡的界線就模糊了。

孩子,要以聰明的眼光,智慧的判斷,來看螢光幕上的一些不良示範,擇其善,舍其惡,以保赤子之心。

朱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