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、 從五四看中華文化精髓之傳承

7:作者,普三信,高碩嶺 從五四看中華文化精髓之傳承

當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,是胡適先生為了提倡白話文。而今日的五四,卻是余光中等高知識分子為了搶救文言文在課本中的比率,及每週國文的教學時數。孰是孰非?歷史的時空轉移,不禁令人莞爾。

如何令莘莘學子傳承中華文化之精髓,似乎成了現今學者的要務,而執政團隊卻不斷地在有形無形的提倡「去中國化」來強制刪減文言文。從小讀了那麼多古籍經 典,原以為只是背背罷了,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,發現其中都是古人對人生的體驗,生活的經驗,並囊括了重要的人文精神,賦予了文章的靈魂。古文不背,視同不 會。當一篇好的文章背入腦中,仔細咀嚼後,經過長久時間的發酵,漸漸成了自己思想的一部份,無形中擔負了傳承中華文化的神聖使命。

身為中國人,流著炎黃子孫的血脈,學好本國語文才是最重要的。現今社會本末倒置的現象時有所見,社會大眾重視英文,忽視中文幾乎是共識。令人不知該憂心還 是嘆息!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,在世界列強不斷精進中文之際,我們應當居安思危,提醒驚覺心,不至於再次使優勢變成劣勢。

老師評語:

台灣學生國文成度的低落,這才真的是會動搖國本的。也難怪知識份子會憂心得要來搶救了!其實忠信的老師早就在默默地耕耘,你們不覺得國文的選修鐘點加多了?從這篇文章中,老師覺得忠信的學生還是滿「中國化」的,這就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