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、忠信的群育班

四、忠信的群育班

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並重,幾乎是各級學校的口頭禪。但做到了多少,卻少有人去探討。

忠信這一所1970年創辦的學校,強調「德」育為五育之首,「德」就是良好的品德,合乎社會標準的道德,以及為善的意念。有了道德做基礎,智育對國家社會 才能有所貢獻;強壯的體格才不會成為打架惹事的本錢;美育才不會形成社會上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的腐敗現象;群育才不會把江湖道義視為團結的力量。但我們只 見到許多落實「智育」的學校,也見到一些重視道德的標語,美育與群育也只限於嘴上說說而已。

一個人受了教育,是要服務人群。服務人群就必須入群、合群,你不可能獨善其身。荀子王制篇中說:「水火有氣而無生,草木有生而無知,禽獸有知而無義。人有 氣、有生、有知、亦且有義,故最為天下貴也。人力不若牛,走不若馬,而牛馬為用,何也?人能群,彼不能群也。人何以能群?曰:分。分何以能行?曰義。」可 見群的觀念在荀子時已有充分的認知了。

台灣目前社會的結構與過去已有很大的不同,不僅小家庭多,家中的小孩也少,所以群育更有加強的必要。忠信創校數年後就實施「群育週」,以班為單位。實施之 初,這一週學生必須住校,讓學生有群居的機會,培養其群策群力的團隊精神,激發其先公後私尊重他人的心態,捨棄其自我為中心的觀念,懂得禮讓、包容、犧 牲、吃虧、吃苦……等等群體生活的要件,進而做一個人人喜歡的人。在這一週中,有站崗、值勤、巡查、聯絡、接待、灑掃應對、參加校外各類比賽、參觀、公 差、澆花、臨時交辦任務……等等不一而足。

由於現在家中的孩子少,生活富裕,孩子們已不知「吃苦」為何物!孟子說:

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餓其體膚,勞其筋骨。」,學校乃在飲食上先令其了解何謂吃苦,所以在這一週中有一天要吃「醬油拌飯」;有一天要吃 「乾糧」;有一天要吃「罐頭」;有一天要吃「醬油加豬油拌飯」,最後一天正常吃飯,然後回家,當再吃到媽媽做的飯時真是美味無比。這一週生活的體驗,不僅 同學們懂得更多生活的意義,進而也了解到父母的辛苦。

同學之間每學期有一週的相處,三年下來,共有六週的相處機會,不僅加深了友誼,大家更成了一輩子的朋友。

兩年前,因社會生態的改變,已不再要求住校一週,但設計得更為週密,這一本「群育班手卌 」中,將會有更詳盡的各項實施細則,使群育不再是空口說白話的教育,而是德育、智育、體育、美育、生活教育、軍事教育、社團教育的綜合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