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、孟嘗君-- 馮諼買義與雞鳴狗盜

12、孟嘗君----馮諼買義與雞鳴狗盜

戰國第一公子---孟賞君:

孟嘗君是戰國時齊國的貴族,被稱為戰國第一公子。姓田名文,他的父親是齊國宰相田嬰,他襲父爵封于薛國,號孟嘗君。他父親迷信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會剋父母,而生母又非正室,所以從小就被逐出家門,辛得殷實商人「白圭」對他悉心愛護,孟嘗君才能健全地發展成一個謙遜、上進、心地善良的人。白圭是中國第一位商業理論家,是企業的鼻祖,他的經營致勝理論:「在仁義的世界裡開創事業,把所有的利益還給天下人」一直是商場奉行不渝的圭臬。孟嘗君受其影響至巨,白圭在經濟上也給與他極大的輔助。孟嘗君長大後,父親也知道了他的才能,也接受了他,以他的待人之道,天下有才之士紛紛投到他的門下,終成戰國第一公子。(與趙平原君、魏信陵君、楚春申君共稱戰國四君子)

白圭對孟賞君的影響: 

孟嘗君被逐出權貴家庭,是他人生一大轉變,優越感沒有了!社會地位降低了!從貴族出身而成為平民,他將以全新的身份接受各種際遇。離開溫室成就了他人生不同的境界!但他所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。環境改變了他,也造就了他,改變了他對金錢的價值觀,以及為子孫謀福的舊觀念。他破除了階級觀念,他門下有三千食客,有才高八斗之士,有平庸忠誠之人,也有窮途混吃之輩,孟嘗君都能與之平起平坐。對他父親後宮僕妾穿綢吃肉,而天下的知識分子卻連粗衣淡飯都難求,他深不以為然。可見他年輕時候已經有一種造福天下寒士蒼生的胸懷。他與他父親有一段關於人生價值的談話。他問他父親:

「兒子的兒子是什麼?」他父親說:「是孫子。」又問:

「孫之的孫子是什麼?」他父親說:「是玄孫。」再問:

「玄孫的孫子是什麼?」他父親說:「不得知也!」

所以他認為一個人為子孫謀福祉的作為是不切實的,也是不應該的。誰也無能永遠照顧子子孫孫,只有陪養子孫成為一個有用的人,有利於天下的人,才能永續萬代。小時候,當他得知父親是因為相信五月五日生的小孩,只要長到門那樣高,就會剋死父親,他就對他父親說,那你把門加高,讓我永遠長不到那麼高不就沒事了!可見孟嘗君小時候就很聰明。

馮煖買義:

他的食客當中有名為馮煖(音宣)者,有一次孟嘗君請他到封地「薛」去收租,臨走時馮煖問孟嘗君,收到那麼多錢,要我買些什麼東西回來?孟嘗君說,你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好了。馮煖到了薛地,看到當地的農人,誠樸勤勞,生活窮困,實在付不出應交的租金!馮煖就把大家的借據收來,一把火燒了,並說:「孟嘗君體諒大家辛勞,年歲不好,今年的租金全免了。」村民萬分感激孟賞君的恩德,謝聲不絕。回到家裡,孟嘗君問他,買什麼回來了?他回答說,我看家裡什麼都不缺,我就買「義」回來了。孟嘗君雖不悅,然亦未加深責。後來孟嘗君因為位高權重,引起齊湣王的疑忌,就免去他相國的職務,孟嘗君只好返回薛邑。而在回封地途中,百里之外,薛邑百姓扶老攜幼,歡迎他回故居。這時,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:「先生為我買的義,今天終於看到了!」

雞鳴狗盗:

一次孟嘗君被秦昭襄王軟禁,求助昭襄王寵愛的妃子,她也要一件孟嘗君送給昭襄王那樣的狐狸皮的袍子。孟嘗君已將這件獨一無二的狐狸袍子送給了昭襄王,正為此發愁,這時他的食客中有一位偷雞摸狗之徒,說他有辦法。就在夜裡潛入秦宮,取回了送給昭襄王的那件白狐袍,轉送給昭襄王的寵妃。她果然說動昭王,放了孟嘗君,孟嘗君乃連夜出城。到了函穀關,關門未開,依慣例,雞叫時才開關門,這時食客有個會口技的人,能學雞叫,群雞一聽有雞叫了,就跟著也一起叫了起長。守關的人馬上就把關門開了。這時昭王後悔放走了孟嘗君,追兵雖趕至,孟嘗君這時已走遠了。

雞鳴狗盜之徒,與當時一些謀士比起來,是被視為沒有什麼能力的下層社會的人,在孟嘗君遇困之時,卻靠這些雕蟲小技來解困,所以說,一個人的能力,孰大孰小,就看你用在那裡,什麼時候用。偉大的學問家值得尊敬,平民百姓,販夫走卒也同樣有他可敬之處,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輕視他人!